•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   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孫慶余:臺灣深藍深綠都拒絕和解

2007-01-08 15:31:00
來源:
字號

  島內(nèi)《蘋果日報》今天發(fā)表資深政論家孫慶余的文章說,媒體透露馬英九“藍綠和解”路線后,連日來,最質(zhì)疑及反對“藍綠和解”的,反而是藍綠政治人物。綠營批評馬英九“說到做不到”,藍營指摘馬英九“熱臉貼冷屁股”。馬英九隨后表示愿為民進黨與大陸“牽線”,更是遭到無情質(zhì)疑及訕笑,連“正面解讀”的人都沒有。藍綠雙方陣營果然都不要和解! 
 
  孫慶余說,當年陳水扁提出“新中間路線”,是他自己破壞中間路線。謝長廷接任“閣揆”后提出“和解共生”,雖未成功,至少藍綠雙方最初“尚樂觀其成”,等蘇貞昌的“歷史共業(yè)”說出口,綠營已一片指摘之聲。馬英九的“藍綠和解”說兩面不討好,自然更不意外了。
 
  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藍綠雙方都把所有過錯怪罪對方,對方都已被“妖魔化”,想和對方和解無異白癡或己方叛徒。這正是目前雙方的心態(tài)。所以沈富雄、蘇貞昌、林濁水等人才被罵得狗血淋頭。所以謝長廷下臺后才會寫出“在惡斗的年代,共生和解好像一句臟話,時常引來臭罵”!

  然而藍綠雙方真的這樣沒理性嗎?孫慶余認為,也未必,與其說雙方“殺紅了眼”,不如說這是雙方政客“理性計算”的結(jié)果,民進黨內(nèi)部及綠營學者現(xiàn)在流行一種觀點,即沒有“中間選民”,縱然有票也開不出來,所以必須討好,不必理會淺綠,只要選情一緊繃,淺綠就會靠過來,藍營內(nèi)部看法類似。

  在正常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中間選民,在臺灣居然被視同不存在。臺灣民主最大危機正在這里。中間選民代表中產(chǎn)階級價值,也就是穩(wěn)健、不極端。中間選民有影響,政黨才不會各趨極端,極端的政黨也不易執(zhí)政,F(xiàn)臺灣藍綠政黨情愿選擇極端,就證明民主政治潤滑劑及調(diào)節(jié)器的中間板塊已經(jīng)失靈,民主政治如同熊彼德說的“民主就是政客統(tǒng)治”、“誰要是不了解政客看待選票猶如企業(yè)家看待鈔票,誰在政治上就還沒脫離幼稚園階段”。

  孫慶余表示,熊彼德反映的是精英統(tǒng)治的傲慢,在他眼中,“人民是扶不起的阿斗”、“典型公民一碰到政治,就會跌落到精神低水平”。但熊彼德至少是活在民主成熟的西方,而非臺灣。而且精英理論派最喜歡談的“民主欺騙”,在臺灣已經(jīng)異化成“政黨為騙選票而惡斗”。各種“統(tǒng)獨”及族群的政治操弄已經(jīng)讓臺灣的中產(chǎn)階級不但不是“中流砥柱”,還一步步被迫“隨波逐流”,只能在最惡劣的政黨惡斗中“兩害相權(quán)取其輕”,投票對他們而言無異痛苦的煎熬──選出來的人不是去促成臺灣進步和解,而是去加重惡斗分化!
 
  “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,也大不過我們與共產(chǎn)黨的差距。藍綠同在一條船上,二千三百萬人都是生命共同體,沒有必要拚得你死我活!边@些話對極了,但為什么只能換來訕笑、質(zhì)疑與批評?因為沒有市場。深藍深綠不愿和解,以好勇斗狠、消滅對方為職志。淺藍淺綠(所謂“第三勢力”)則力量分散,沒有媒體及政治代言人,只能成為“沉默的多數(shù)”。

  孫慶余最后指出,當奈斯比早已宣示美國“政治上的左右兩派都已奄奄一息,一切活動主要由中間派發(fā)起”,臺灣的中間派卻被視同不存在。何故?因為沒有聲音,沒有力量,沒有代表,就是不存在。

(編輯:方言)

[責任編輯:system]

相關(guān)新聞

三都| 南康市| 上蔡县| 博罗县| 霍城县| 兴宁市| 仁怀市| 乌兰浩特市| 株洲县| 大田县| 敦煌市| 河北区| 堆龙德庆县| 仙游县| 镇安县| 常州市| 大竹县| 永济市| 南安市| 东阳市| 乾安县| 漠河县| 祁门县| 龙游县| 区。| 鹤庆县| 湖南省| 武平县| 西贡区| 玉门市| 西乡县| 金塔县| 尼木县| 会东县| 洪江市| 铁力市| 留坝县| 牟定县| 康保县| 玛曲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