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9_210*60
關(guān)鍵詞:
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臺灣頻道  >   臺灣萬象

鹿港走筆:裊裊香火里的“兩岸印記”

2016年10月17日 16:09:23  來源:新華網(wǎng)
字號:    

  西鄰臺灣海峽的彰化縣鹿港鎮(zhèn),是一座民間信仰氣息濃厚的古老小城。漫步城中,在巷弄轉(zhuǎn)角間,總能不期而遇香火繚繞的大小廟宇。這些廟宇,從供奉神靈到建筑形制,從建造緣起到祭祀沿襲,無不銘刻著深深的兩岸印記。

  都說“不到鹿港龍山寺,不知臺灣寺廟之美”。位于三民路上的龍山寺,是臺灣最早創(chuàng)建的佛教廟宇之一,因擁有全臺保存年代最早且規(guī)模最大的八角藻井而聞名。

  寺內(nèi)文獻記載,相傳明永歷年間,遷徙來臺的泉州先民自晉江安海龍山寺迎請觀音菩薩佛像,在鹿仔港舊河道邊結(jié)廬為寺。清乾隆年間,鹿港獲清廷批準與泉州蚶江對渡通商,迅速成為貿(mào)易重鎮(zhèn)。1786年,因應(yīng)信眾進香日盛,龍山寺遷建于現(xiàn)址;道光、咸豐年間,歷經(jīng)多次重修,奠定今貌。

  鹿港龍山寺的營造是一出動人的鄉(xiāng)情故事。這座廟宇,不僅完全依照安海龍山寺圖樣而建,連所用木料、磚石,甚至工匠都是渡海而來。

  從山門進入,寬闊的前埕地面鋪滿200多年前從泉州運來的條石,青斗石長欄和十八羅漢雕塑則是39年前由泉州運來后一塊塊組裝而成。遍布寺內(nèi)的木雕、石刻、彩繪、泥塑……多始出自泉州匠師之手,重修時再由他們的傳承者依原樣精心施做。四進三院的空間布局里,處處可見繁復(fù)精巧的雕琢技藝,靜靜講述著兩岸龍山寺割不斷的淵源。

  靜坐在戲亭下的木椅,仰望16組斗拱搭疊而成的精美藻井;或繞于廊道,細覽蒼勁古樸的龍柱、斑駁不失優(yōu)雅的古碑木作,感動之情,繞梁不已。在后殿,有一處落款為“鴻江澳諸爐下一同敬立”的“慈航普濟”匾額。工作人員介紹說,這“鴻江澳”便是安海。

  若以香火鼎盛而論,龍山寺恐須讓位于天后宮。鹿港天后宮又稱舊祖宮,創(chuàng)建迄今已逾300余年,是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像的廟宇。

  這尊神像,由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在1683年奉請護軍來臺,因長年累月受香火熏染而成黑面,世稱“黑面媽”。清軍收復(fù)臺灣后班師回朝,神像留在了鹿港。如今的天后宮正殿內(nèi),仍懸掛著施瑯題寫的“撫我則后”、雍正皇帝御賜的“神昭海表”和光緒皇帝御賜的“與天同功”等匾額。

  鹿港天后宮的一梁一柱亦華美至極,盡顯深厚的中華歷史人文底蘊。兼因管理有方,香火始終鼎盛不衰。農(nóng)歷3月媽祖誕辰前后,島內(nèi)信徒幾乎盡數(shù)聚集,敬香場面熱鬧非凡。

  從這里分靈出去的媽祖廟多達2000余座,遍布臺灣北、中、南部并遠播海外。近年兩岸交往熱絡(luò),鹿港媽祖頻頻“西渡”,到湄洲、瓊海等地參加“回娘家”、“巡天下”和祈福活動。2009年,在兩岸宮廟和信眾的共同努力下,“中國媽祖信俗”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
  鹿港還有一處敕建天后宮,又稱新祖宮,相傳與乾隆年間清軍渡海平叛有關(guān),門前立有“文武官員至此下馬”石碑。兩座天后宮所在的埔頭街一帶是現(xiàn)今鹿港最為繁華的觀光區(qū)。買一份“銅板小吃”,走走看看,偶爾抬頭,能瞥見宮廟里的木雕刻畫著封神榜和隋唐演義。

  據(jù)當?shù)厝私榻B,70多平方公里的鹿港小城存有60多座廟宇。文祠武廟、地藏王廟、興安宮、三山國王廟、鳳山寺……所供神靈涵蓋玉皇大帝、關(guān)公、城隍、月下老人、送子娘娘,其中不少是大陸祖廟的分靈。每逢節(jié)假日和眾神誕祀,信徒摩肩。

  這些廟宇多為紅磚古厝式建筑,紅磚鋪地,白色石基,屋頂是兩端微翹的燕尾脊,透著濃郁的閩南特色。廟宇林立的街巷里,老式點心店、茶館和傳統(tǒng)手工藝商店點綴其間,耳邊不時傳來南音聲聲、醒獅鑼鼓陣陣,令人分不清究竟身在臺灣海峽的哪一端。(新華社記者 趙博)

[責(zé)任編輯:齊昕]

最熱新聞
評臺觀海
臺灣一周看點
新巴尔虎右旗| 托克托县| 遵义县| 青铜峡市| 禹城市| 咸阳市| 石柱| 开平市| 禹州市| 富川| 汽车| 昭苏县| 长治市| 锦屏县| 安化县| 新营市| 丰原市| 秦安县| 郴州市| 桓仁| 长治县| 平度市| 固镇县| 开江县| 广德县| 建宁县| 沁源县| 东乡族自治县| 兰考县| 赣榆县| 华容县| 利川市| 天祝| 克什克腾旗| 鸡泽县| 固阳县| 察隅县| 方山县| 古丈县| 宾阳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