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(jīng)貿(mào)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時政新聞  >   正文

反腐敗從正人心做起

2012年12月31日 13:03 來源:中國青年報 字號:       轉(zhuǎn)發(fā) 打印

  (一)

  最近討論反腐的人多起來了。在眾多反腐的觀點中,最有名的立場是主張“從制度上反腐”。持這種立場的人多認為,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機制,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。如果沒有良好的防腐制度,僅靠一時的動員,未必能長久,且易陷入“人治”的窠臼。

  “制度反腐”這一說法,表面看來很有道理。但細想之下,卻又覺得不著邊際,無從下手。首先,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,都要依賴人來運行。在中國社會里,人、人際關系以及相應的社會風氣,對于制度能否發(fā)揮作用至關重要。其次,在官場內(nèi)部,也盛行各種風氣;每一個單位、地域、部門、階層,每一個領域,均可能有自己的風氣,即潛規(guī)則。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風氣的力量。事實證明,在中國社會,一種風氣一旦形成,再強大的制度羅網(wǎng)也容易被它撕破。

 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法治上,認為只有“司法獨立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然而,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,一旦司法真的獨立了,政府再也管不著它了,就立即存在著如果司法機關腐敗怎么辦的問題。事實上,在一個腐敗成風的社會里,任何權(quán)力機構(gòu)都可能腐敗;這時讓某個機構(gòu)脫離政府干預,成為反腐敗的最高權(quán)威,這個權(quán)威也可能演變成新的腐敗源頭。有人把“分權(quán)制衡”當作解決腐敗的有效制度,殊不知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,分權(quán)制衡的結(jié)果卻是國民經(jīng)濟長期被幾個巨型集團所控制,而且是打著“民主”和“法治”的旗號進行的。

  把反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制度,以為只要大膽引進某種全新的制度即可創(chuàng)造奇跡,是天真的想法!

  (二)

  然而,上述分析絲毫不是說不需要制度防腐,也不是說不需要對權(quán)力的監(jiān)督、制衡。我只是想提醒人們,奢談制度不如探索制度之路,重視制度不如研究制度之基;究竟什么是中國文化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設,我們也不能僅憑幾個西洋政治學概念來畫餅充饑。

  至少按照古人的理解,要在中國文化中建立制度,有時要先從“正人心”開始。這個“人心”的問題,就是社會風氣問題。如果把制度比作冰山的話,人心和社會風氣則好比汪洋大海,它們深刻地決定、影響著制度的運作。換言之,如果人心不正、風氣敗壞,要想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制度,有時難于登天。

  例如,早在兩千多年前,董仲舒在給漢武帝的《舉賢良對策》中就曾重點分析了當時為什么會“法出而奸生、令下而詐起”,即政府防止犯罪的法令越多,人們犯罪的數(shù)量也越多;政府打擊犯法的措施越多,人們犯法的手段也越高明。董仲舒認為,這是因為社會風氣已經(jīng)從根子上壞了。當風氣已徹底敗壞、當人心已極度糜爛,這個社會只能像“朽木糞墻”一樣,愈治而愈亂。因此,董氏認為,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必須以“正人心”作為最重要的突破口,并從最上層做起,層層向下,波及整個社會。他說:

  故為人君者,

  正心以正朝廷,

  正朝廷以正百官,

  正百官以正萬民,

  正萬民以正四方。

  四方正,

  遠近莫敢不壹于正。

  (《舉賢良對策一》)

  那么,如何才能“正人心”呢?董氏提出四條,我結(jié)合儒家思想略加分析——

  一是義利。儒家認為國家引導社會發(fā)展的指導思想之一在于辨明義利,不能把“利”字放在首要位置。“國不以利為利,以義為利也!保ā洞髮W》)這當然不是指不需要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而是指必須在指導方針上擺正義利關系,并以“義”來指導所有的利益活動。用董仲舒的說法,老百姓愛利、逐利本來就像“水之就下”一樣本能、自然;如果不能正確引導,而是以利益成就作為衡量人的主要標準或促發(fā)展的主要動力,就會在一夜之間形成全民逐利的狂潮,毀掉社會道德的根基。

  二是均寡。儒家認為財富分配公平與否,是決定人心朝向、社會風氣好壞的主要因素之一。而財富分配不公,多半是由于擁有特權(quán)的人與民爭利,導致貧富兩極分化。

  三是賢能。移風易俗另一最有效的辦法是任賢舉能。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社會里,上下之間的“風化”效應十分明顯。如果在上位的人人品正直、心術端正,自然會對下面的人產(chǎn)生感染力;如果在上位的人人品不端、心術不正,必然會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。

  四是養(yǎng)士。人才不僅要靠發(fā)現(xiàn),還要靠有意識的培養(yǎng)。把培養(yǎng)過程制度化,就是董仲舒所謂“興太學、置明師”。這樣做最大的意義之一,是讓一批人才通過修習“六藝”樹立堅定的信仰,培養(yǎng)健全的人格,掌握治國的本領。

  (三)

  固然,靠正人心、敦風俗也不足以徹底消除腐敗。甚至可以說,人心和風氣的敗壞又何嘗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腐敗引起的?風氣與腐敗之間存在惡性循環(huán)的作用關系。但是這并不能否認風氣的獨立性,何況風氣敗壞的原因遠不限于腐敗。我們必須正視,今日社會的浮躁和功利之風,正是腐敗的巨大溫床。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,再好的制度也可能無濟于事。

  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制度建設,就應當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;如果我們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,就應該思考一下董仲舒及先秦儒家所提出的義利問題、均寡問題、賢能問題和養(yǎng)士問題,看看我們多年來做得有哪些不夠?

  荀子云:“有亂君,無亂國;有治人,無治法”(《荀子·君道》)。這絕不意味著不需要制度建設,更不能代替制度建設。但是,我們也必須認識到,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:只有從人心和風氣這個突破口出發(fā),有些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來。因此,在進行制度建設時,不能盲目崇洋、空談法治;一定要研究中國文化自身的邏輯,認識中國社會的規(guī)律。制度建設永遠都不錯,但是為了制度而制度,不思考制度建設的艱難曲折,難免流于空談,不切實際。

  “正人心而后正天下!边@是南宋學者陳亮上孝宗皇帝書中所言。事隔800多年,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(fā)聵,相信它能對我們反腐敗提供一些啟示。

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

:
    關于我們 | 本網(wǎng)動態(tài) | 轉(zhuǎn)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版權(quán)申明 | 法律顧問
   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03391
    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07219號
    中國臺灣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

    东宁县| 临夏县| 紫阳县| 桐城市| 福清市| 高陵县| 荔浦县| 河津市| 海林市| 高平市| 鹤岗市| 常山县| 余江县| 林口县| 凤冈县| 手游| 海伦市| 奎屯市| 锡林浩特市| 青浦区| 石楼县| 祁阳县| 江都市| 定襄县| 喜德县| 开平市| 黄陵县| 姜堰市| 明光市| 偃师市| 全州县| 那坡县| 永仁县| 宁德市| 鄂伦春自治旗| 桐梓县| 公主岭市| 三穗县| 九龙城区| 且末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