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   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河南省靈寶市蘇村鄉(xiāng)高稍小學教師賈站順:用知識滋潤山區(qū)孩子

2018-03-27 09:51:00
來源:光明網(wǎng)-《光明日報》
字號

  光明日報記者 崔志堅采訪整理

  我出生在河南省靈寶市川口鄉(xiāng)棉勿村,是大山的兒子,現(xiàn)在是蘇村鄉(xiāng)高稍小學的一名教師。32年來,我在蘇村、朱陽、寺河等7個山區(qū)鄉(xiāng)鎮(zhèn)9所中小學教過書,大家習慣叫我“獨臂教師”。

  1983年,我迎來了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好機會。然而就在高考前,意外發(fā)生了,在打麥脫粒時,脫粒機吞噬了我的右臂。我每天晚上睡不著,又害怕天亮,害怕面對迎面而來的目光。

  “你殘疾了,但不是殘廢了,自信和堅強同樣會驚艷整個世界。”當時的語文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。我開始振作,用左手穿衣吃飯、拿鐮刀揮镢頭,并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。一開始,橫寫不平豎寫不直,但我始終不放棄,每天用棍子在地上練,用鋼筆在紙上練,一天下來,胳膊都腫得抬不起來。雖然有時也會苦悶也會迷茫,但我從未放棄。

  1985年8月,我幸運地成為一名人民教師。對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我十分珍惜,把講臺當成自己的人生舞臺。

  為了把英語課講得更精彩,我報考了河南大學自學考試。我抓住一切時間學習,不放過絲毫機會,功夫不負苦心人,終于順利取得畢業(yè)資格證書。

  大山?jīng)]有變,我的世界變了,變得更加精彩。課上,我可以和學生們用英語熟練對話。課間,我和學生們一起打籃球、做體操,平凡的工作給了我幸福生活下去的力量。

  在工作中,沒有一位老師因為我的殘疾疏遠我,我們共同參與教學課堂改革和教學法研究。以改革求動力,以創(chuàng)新求發(fā)展,我們提出“一切問題都在課堂中尋找”,踏上了探索課改的漫漫征程。一次次培訓學習,一次次校本研修,一堂堂講課賽課,一遍遍聽課評課,探索優(yōu)化了“一線五環(huán)”教學模式,即知識梳理—自學生成—反饋暴露—討論矯正—鞏固檢測,五個環(huán)節(jié)缺一不可,教師主導、學生主體、學習能力培養(yǎng)的思路貫穿課堂始終。

  我喜歡孩子,喜歡教育,盼望山里的孩子快樂成長成才成人。在山區(qū)鄉(xiāng)鎮(zhèn)任教多年,我初心不變、艱苦奮斗,用知識滋潤孩子們的熱情不減,先后獲得了“優(yōu)秀教師”“優(yōu)秀班主任”等榮譽稱號。

  殘疾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因為殘疾失去了生活的勇氣。我想用我的親身經(jīng)歷激勵更多的朋友自強不息,用我的正能量幫助他們擺脫思想上的陰霾。我還加入了義工聯(lián)盟,堅持利用空閑時間為弱勢群體做一些好事善事,幫助并溫暖更多的人。我還獲得了三門峽市“敬業(yè)奉獻道德模范”等榮譽稱號。

 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。我干了一輩子教育事業(yè),當了一輩子鄉(xiāng)村教師,我很幸福。可以腳踏實地的工作,可以為學生們的成長奉獻自己的力量,我很滿足。

  《光明日報》( 2018年03月27日 01版)

[責任編輯:楊永青]
霸州市| 华安县| 无棣县| 甘孜县| 梁山县| 陈巴尔虎旗| 大安市| 尉氏县| 东莞市| 宣汉县| 荣成市| 宁乡县| 枞阳县| 枣强县| 平安县| 罗源县| 内丘县| 黄浦区| 瑞安市| 二连浩特市| 靖远县| 襄城县| 建瓯市| 颍上县| 峨山| 澳门| 凤山县| 青川县| 博湖县| 齐齐哈尔市| 博客| 黔南| 略阳县| 滕州市| 台中市| 百色市| 蓝田县| 县级市| 桃源县| 佳木斯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