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號:
春節(jié)傳統(tǒng)習(xí)俗——貼春聯(lián)

  時間: 2009-01-19 13:30     來源: 中國臺灣網(wǎng)     
 
 

  春聯(lián),起源于桃符。"桃符",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。據(jù)《后漢書、禮儀志》說,桃符長六寸,寬三寸,桃木板上書"神荼"、"郁壘"二神。"正月一日,造桃符著戶,名仙木,百鬼所畏。"所以,清代《燕京時歲記》上說:"春聯(lián)者,即桃符也。"

  五代時,西蜀的宮廷里,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(lián)語。據(jù)《宋史、蜀世家》說:后蜀主孟昶令學(xué)士章遜題桃木板,"以其非工,自命筆題云:'新年納余慶,嘉節(jié)號長春'",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(lián)。直到宋代,春聯(lián)仍稱"桃符"。王安石的詩中就有"千門萬戶幢幢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"之句。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,叫"春貼紙"。

  明代,桃符才改稱"春聯(lián)"。明代陳云瞻《簪云樓雜話》中載:"春聯(lián)之設(shè),自明太祖始。帝都金陵,除夕前忽傳旨: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(lián)一幅帝微行時出現(xiàn)。"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,觀賞笑樂,他還親自題春聯(lián)。他經(jīng)過一戶人家,見門上不曾貼春聯(lián),便去詢問,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,還未請人代寫。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"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"的春聯(lián)。聯(lián)意貼切、幽默。經(jīng)明太祖這一提倡,此后春聯(lián)便沿習(xí)成為習(xí)俗,一直流傳至今。

  倒貼福字的傳說

  每逢新春佳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、墻壁上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"福"字。春節(jié)貼"福"字,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 的風(fēng)俗。據(jù)《夢梁錄》記載:"歲旦在邇,席鋪百貨,畫門神桃符,迎春牌兒……";"士庶家不論大小,俱灑掃門閭,去塵穢,凈庭戶,換門神,掛鐘旭,釘桃符,貼春牌,祭把祖宗"。文中的"貼春牌"即是寫在紅紙上的"福"字。

  "福"字現(xiàn)在的解釋是"幸福",而在過去則指"福氣"、"福運"。春節(jié)貼"福"字,無論是現(xiàn)在還是過去,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(xiàn)這種向往和祝愿,干脆將"福"字倒過來貼,表示"幸福已倒""福氣已到"。"福"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。明太祖朱璋當年用"福"字作暗記準備殺人。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(zāi)禍,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"福"字。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,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"福"字。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,竟把"福"字貼倒了。第二天,皇帝派人上街查看,發(fā)現(xiàn)家家都貼了"福"字,還有一家把"福"字貼倒了;实勐犃朔A報大怒,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。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,忙對朱元漳說:"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,故意把福字貼倒了,這不是"福到"的意思嗎?"皇帝一聽有道理,便下令放人,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。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,一求吉利,二為紀念馬皇后。

  民間還有將"福"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,圖案有壽星、壽桃、鯉魚跳龍門、五谷豐登、龍鳳呈祥等。過去民間有"臘月二十四,家家寫大字"的說法,"福"字以前多為手寫,現(xiàn)在市場、商店中均中出售。

 
編輯: 李典典     
 
 
平山县| 武夷山市| 泰州市| 新蔡县| 绍兴市| 南华县| 黔西县| 宝兴县| 陆良县| 平舆县| 达拉特旗| 延津县| 额尔古纳市| 金川县| 大石桥市| 和田县| 龙山县| 廉江市| 湘乡市| 山阴县| 罗平县| 鸡西市| 新民市| 长垣县| 乾安县| 象州县| 富川| 上高县| 柞水县| 赤峰市| 达拉特旗| 德兴市| 商丘市| 遂昌县| 泰来县| 赣榆县| 沅陵县| 大关县| 南漳县| 安溪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