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道首頁  | 專題首頁  | 最新動態(tài)  | 研究成果  | 臺灣姓氏  | 尋根圖片
 姓氏源流  | 姓氏文化  | 宗祠祖厝  | 族譜鉤沉  | 名門望族  | 各姓名人  | 尋根覓親  | 好書共賞  | 常識薈萃
 
 
政協(xié)委員潘碧靈建議:將姓氏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

  時間:2008-03-27 13:28    來源:中國家譜網(wǎng)     
 
 

  “中國的姓氏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!”談起中國的姓氏文化,潘碧靈委員如數(shù)家珍:我國姓氏的來源大概有34類。有的以國為氏,如唐、虞、夏、商、周、秦等;有的以地為氏,如傅、蒙、池等。潘碧靈委員認為,中國姓氏的活躍是中華民族內(nèi)各宗族相互交流、相互影響的結果,要將姓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加以保護。
   

  潘碧靈委員認為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和人口的變遷,姓氏這一承載著國民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“我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,為我國資源和人口的協(xié)調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,但同時也使我國的姓氏資源發(fā)生了變化!迸吮天`委員說,“強者恒強”的現(xiàn)象在姓氏發(fā)展變遷中也得到了應驗。據(jù)最新調查統(tǒng)計,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人口已近1億人,而那些稀缺姓氏都因二代有50%的女性而可能喪失姓氏權,這種現(xiàn)象值得憂慮。也許用不了100年,中國社會中大姓人口越來越多,重名者越來越多,而那些稀有姓氏卻不復存在,其姓氏中蘊藏的豐富的遺傳信息也蕩然無存。
   

  “應將姓氏的保護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范疇,尤其要注意對稀有姓氏的保護。”潘碧靈委員建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稀有姓氏的普查工作,全面了解、掌握和記述各姓氏源流、種類、數(shù)量、分布狀況、生存環(huán)境及存在的問題;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,制定稀有姓氏的保護規(guī)劃,明確保護范圍;將那些人口不足10萬者作為稀有姓氏,建立稀有姓氏名錄體系;對稀有姓氏,國家可在生育指標上視同少數(shù)民族,借鑒少數(shù)民族的生育政策,盡一切可能保護其延存。
   

 。▉碓矗喝嗣裾䥇f(xié)報)

 

 
編輯:楊永青    
 
中國臺灣網(wǎng) 版權所有
武胜县| 邓州市| 万载县| 星座| 金塔县| 普格县| 汉阴县| 东莞市| 同心县| 新平| 邹平县| 余庆县| 商都县| 原平市| 玛沁县| 桑植县| 巴马| 永新县| 兴文县| 保山市| 务川| 垫江县| 三门峡市| 莫力| 营山县| 横峰县| 苏尼特左旗| 白山市| 靖宇县| 山西省| 招远市| 佛教| 娱乐| 田东县| 临泽县| 都安| 鄢陵县| 正定县| 灵寿县| 普陀区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