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道首頁  | 專題首頁  | 最新動態(tài)  | 研究成果  | 臺灣姓氏  | 尋根圖片
 姓氏源流  | 姓氏文化  | 宗祠祖厝  | 族譜鉤沉  | 名門望族  | 各姓名人  | 尋根覓親  | 好書共賞  | 常識薈萃
 
 
河北小興洲 “中國十大尋根基地”系列之四

  時間:2007-04-19 16:06    來源:     
 
 

河北小興洲行宮


  河北小興洲是長城古北外第一重鎮(zhèn),是遼東、內蒙南下北京的交通要沖,因而成為我國北方歷次移民的重要集散地,特別是明朝洪武、永樂年間,由關外各地向北平及河北一帶移民的集散地。相傳,元朝末年,明軍北上擊潰元軍主力,元殘余勢力逃往漠北,但仍有一定的軍事實力。明朝建立后,為防止蒙古人入侵,就在長城以外,東起遼東,西至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廣大地區(qū)屯兵,并多次從燕山以北地區(qū)向北平一帶移民,發(fā)展生活,充實邊防。永樂皇帝登基后,又抽調長城以北各衛(wèi)所15萬將士在北京附近屯守,同時組織大規(guī)模的強制性移民,安置在北平周圍和河北各州縣。這些移民主要來自河北北部、內蒙古、遼東、山東等地,總人數達十萬人之多。

  興洲位于灤平縣城北偏東十公里處,地處興洲河西岸。春秋時為東胡地,戰(zhàn)國時為燕國地。秦屬漁陽郡。西漢為漁陽郡白檀縣,北魏屬安州廣陽郡廣興縣,西境為御夷鎮(zhèn)地;后并入厙莫奚。隋唐因之,屬饒樂都督府轄。遼為中京道北安州興化縣地,西境為奚王府地。金為北京路興州興化縣、宜興縣地。據《欽定熱河志》載:“宜興故城,在灤平縣(今承德市灤河鎮(zhèn)治所)西北七十五里,金初,為興化縣白檀鎮(zhèn),泰和三年(1203年)置宜興縣屬興州。元初因之,致和元年升為宜興州,以舊有興州,故俗稱此為小興州。”由此可知,金、元時所說的小興州,即今日的興洲!爸荨弊盅莼癁椤爸蕖弊。

  據介紹,興州古城占地面積139830平方米。 地處交通要沖,是金代的軍事重鎮(zhèn)。城址為長方形,城墻夯筑,北城墻東西兩端建有翼墻,具有明顯的防御功能。城內曾出土大量磚、瓦等建材和生活用品。

  進入興州古城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座廢棄的門廊柱基一字排開,并列于門前,上面粗糙的刻有龍鱗、水紋和荷花模樣的紋理,中有凹槽,據說是安插門柱所用。進入大門,是一塊刻有“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:興州行宮”字樣的石碑。


(來源:中原姓氏尋根網)

編輯:齊曉靖

 

 
編輯:system    
 
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
叙永县| 木兰县| 如皋市| 铜鼓县| 常州市| 横山县| 古交市| 略阳县| 玉田县| 深水埗区| 邵阳市| 靖安县| 广汉市| 柳州市| 黑河市| 元氏县| 衡阳市| 宜君县| 平潭县| 青神县| 泽普县| 湄潭县| 凌云县| 江永县| 黑龙江省| 额济纳旗| 临湘市| 呼伦贝尔市| 公安县| 潜江市| 淅川县| 巴中市| 米泉市| 连山| 静海县| 崇义县| 高清| 普兰店市| 黔西县| 海丰县|